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发布于 2022-05-14 12:04:49 来源 :

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星图金融财顾频道联合星图金融研究院推出“财顾荐书”栏目,每期一位主理人,负责向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

本期主理人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他推荐的书目是《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是英国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


以下为推荐正文,希望大家阅读愉快,有问题也欢迎留言交流。

什么是消费呢?在作者齐格蒙特·鲍曼看来,消费意味着把东西消耗殆尽:吃穿用度,或以其他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同时,消费也意味着毁坏。在消费过程中被消费的事物将不复存在。它们或者在物理上湮灭,如被吃掉或耗尽,或者被剥夺了原本的吸引力,无法再唤起欲望,如被过度使用的玩具或频繁播放的唱片,不再适于消费。

消费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所以,当我们谈论“消费主义”和“消费社会”时,着眼点不能再局限于消费本身,还要走得更深、更远。

作者认为,当我们说一个社会是“消费者社会”时,相应的,之前的那个社会则是“生产者社会”。在生产者社会中,社会首先希望其成员有能力和意愿参与社会生产分工,而在消费者社会中,社会更看重其成员进行消费的能力和意愿。

两种社会中,都有人负责生产,所有人也都会进行消费,但区别在于社会的重心不同。换言之,在生产者社会中,人们主要以生产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在消费者社会中,人们主要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生产是一种集体性事业,需要分工、合作和协调;而消费恰恰相反,彻头彻尾是一种个人的、独立的乃至孤独的活动。群体消费场景之所以出现,也只是因为在消费者看来,其他人的消费不过是对自己消费个性的模仿和重现。若非如此,在人满为患的餐厅吃饭、在拥挤的商场或游乐园闲逛等群体消费行为对消费者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社会对其成员的培养模式上,生产者社会擅长训练人们习惯例行的、单调的行为,并通过限制选择或完全取消选择巩固效果,以适应工业化生产分工的需求。而在消费者社会中,恰恰要求消费者不能因循守旧,期待消费者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选择。因此,生产者社会中理想成员的气质和生活态度,恰恰与理想的消费者大相径庭,也必然与消费者社会格格不入。

理想状态下,消费者应该不固守任何东西,没有永久的承诺,没有可以被完全满足的需求,也没有所谓的终极欲望。同时,消费者追求立刻得到满足——消费应该立刻带来满足感,没有时延,不需要旷日持久的技能学习和准备工作;而一旦消费行为完成,这种满足感就应该尽可能快地消失。

换言之,一个理想的消费者应具备这样的特质:没有耐心、焦躁、冲动,尤其是容易激动,又同样容易失去兴趣。他们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诱惑,持续处于永不枯竭的兴奋之中,持续处于怀疑和不满之中。唯有如此,才能释放最大的消费潜力。

在消费者社会中,与其说经济增长取决于“国家生产力”(即健康充裕的劳动力、充实的财政收入、勇往直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如说取决于消费者的热情和活力。

在生产者社会中,工厂老板能够指挥工人,是因为存在遵守纪律、发自内心服从命令的工人。而在消费者社会中,也会有一批成熟的、合格的消费者会主动寻求被诱惑,他们的生活从吸引到吸引,从诱惑到诱惑,从吞下一个诱饵到寻找另一个诱饵。他们生活于这种轮回,就像他们的先辈,那些生产者,生活于一个传送带和下一个传送带之间。

在作者看来,虽然每次来到市场,消费者都觉得自己在掌控一切,比如他们可以评判、评论和选择,但实际上,是市场选择了他们,把他们培养成了消费者,诱饵就是“寻求自我认同、获取社会地位、以他人认为有意义的方式生活”。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消费者需要日复一日地到访消费市场。

在消费者社会中,一个人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自由行使的选择权越多,他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就越高,获得的社会尊重和自尊就越多,距离美好生活的理想也越近。在这个意义上,财富和收入变得很重要,否则消费选择就会受到限制或被完全剥夺。

换句话说,在消费者社会中,贮藏、储蓄、投资的意义在于拓宽消费者选择的预期。然而,它们不是提供给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选项,因为大规模的储蓄会导致消费萎缩,只会招致灾难。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信用卡和消费贷款才是适合他们的选择。消费者社会“活在当下”,物欲横流,没有耐心等待,这是一个信用卡社会,而非存折社会。

伦理学被用于整合生产者社会,而美学则用来整合消费者社会。伦理学赋予履行责任以最高的价值,美学则把崇高的体验放在首位。追求体验没有任何延迟的理由,延迟或许只会导致“浪费机会”,你需要时刻准备去体验,没有什么特别适合的时刻,每个时刻都一样好、一样“成熟”。

总而言之,消费美学取代了工作伦理的统治地位。评判世间万物的标准是激发人们感受和体验的能力——唤起欲望的能力,这是消费生活中最愉悦的阶段,比欲望得到满足更令人陶醉。根据这些能力的差异,所有的人、物、事件都被标记在美学地图上。

在这个意义上,就连工作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美学的深刻影响。工作不再是自我构建和身份构建的轴心,也不再是道德关注的焦点,工作的价值取决于产生愉悦体验的能力,不能使人获得“内在满足”的工作没有价值。

按照工作伦理,任何工作都有价值,没有哪个低人一等,所有工作都能增加人的尊严;但对工作的美学审视则强调了差异、放大了区别,工作开始出现分化:有些工作总是被追捧,被认为富有满足感或“成就感”,其他很多工作则被认为是苦差事。

如同所有其他可以成为消费标的、被消费者自由选择的事物一样,工作必须是“有趣的”——多样化、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包含适度的风险,并不断带来崭新的体验。那些单调、重复、例行、缺乏冒险精神、不允许创新、没有挑战、无法带来提升和自信的工作,就是“无聊的”。很难想象一个成熟的消费者会自愿从事这样的工作,或者说,只有未经消费者社会改造、尚未皈依消费主义的人才会心甘情愿选择这样的工作。

好了,推荐就到这里。关于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感兴趣的读者建议去读一读原书,相信会有更深的收获。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可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星图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孙江永毛德芬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